探访福州首个民营侨批博物馆:乡愁跃然纸上

来源:中新网中国新闻报道作者:夏冰发布时间:2021-10-26 11:44   

“侨批既是时代的记忆,也是亲情、乡情、国情的记录,见证了侨乡发展的变迁。”近日,白眉侨批馆负责人周小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白眉侨批馆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是福州首家民营侨批馆。展出的珍贵侨批展示了侨乡文化,记录了华侨艰苦创业的历史和强烈的家国情怀。

“侨批”源于闽南语,“批”意为“信”,是华侨通过民间渠道、金融、邮政机构向在华家乡的家人汇款、寄信的统称。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副馆长张云峰表示,此次捐赠的抗战题材史料内容直观,特色鲜明,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对丰富博物馆馆藏,填补相关文物空白,为深入研究抗战历史提供新的内容和史料支撑具有重要作用。2013年《华侨审批档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州市马尾区亭江镇是著名的侨乡,而白眉村则是著名的侨乡。村里有1300多人,包括800多名外地的乡亲。

60岁的归侨尹柯告诉记者,白眉村曾经是一个偏远的山村,村民以务农为生。上世纪90年代,和村里很多年轻人一样,他也带着家人去海外打工。2019年,他回国定居,家乡的变化让他大吃一惊。“这个村庄美丽又受欢迎,‘钱景’满座。”他是这么说的。

周小川说,白梅村的村民过去大多在国外谋生,对华侨的认可有很深的理解。他们当时手里还保存着一些信件和汇款凭证。非常欢迎当地村民在白眉村建华侨审批博物馆。

2008年,周小川开始在福建和广东分批收集和研究华侨。到目前为止,已经收集了2000多批。在周小川看来,几千批华侨的聚集,就是一部华侨移民创业的历史。

记者看到,在白眉侨批馆的展厅里,展出了100多件民国至90年代的侨批。在这些泛黄的侨批中,既有来自父母的简短倾诉,也有来自家国情怀的叹息。其中,白梅村华侨写给同镇老人陈的两封信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周小川介绍,这两封信很好地表达了乡愁和对游子的爱。信中说要寄回2万美元建小学,然后提到了当时中国年轻人和美国年轻人的差异,以及培养中国人强烈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必要性。“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华侨华人的情怀跃然纸上。。”

华侨见证了侨乡的发展变化。周小川感慨地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华侨来信逐渐消失。他希望通过建图书馆,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以此为生的华侨,有利于出国旅游的人回来寻根,也可以成为游客和村民了解华侨认可的窗口。

白眉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黄昌义介绍,2019年,白眉村被列为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市级“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去年被评为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目前,白眉村正与福建省尚萌公益基金会、智慧艺术文化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侨批基地,继续打好“侨”牌,弘扬“侨”精神。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中国新闻报道

上一篇: 《脱口秀大会4》:艺术的本源仍在于生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