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系全媒体矩阵 ——
新闻行业垂直网站中视快报网“弘扬戏曲之声,传承戏曲文化”全国网络戏迷视频大赛火热进行中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曲曲目里,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
经过汉、唐到宋、金漫长的历史演变和进步完善,才最终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其它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昆曲、坠子戏、粤剧、淮剧、川剧、秦腔、沪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河南越调、湘剧、湖南花鼓戏等。
戏曲艺术发展到今天,经过不同的时代,不断适应新时代、新观众的需要,保持和发扬民族传统的艺术特色,戏曲界提出的“现代化”与“戏曲化“的问题,已成为新的历史时期积极探讨和积极实践的问题。
但是,因为受到文化传播和发展的冲击,新的艺术形式不断蓬勃发展,对戏曲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带来了很大的冲击。戏曲开始慢慢变成年长者们的“专属”,慢慢地走失在文化传承的路口,戏曲文化的发展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人们慢慢地从不会唱戏,变成不会听戏、不爱听戏,再到不认可戏曲的魅力。
为了让更多的人近距离接触和了解戏曲文化,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由中视快报网发起、各地运行中心组织筹办、八十多位国家一级演员担任评审,为“弘扬戏曲之声,传承戏曲文化”全国网络戏迷视频大赛拉开帷幕。
为了赛事能够成功举办,中视快报网组成了一个五十多人的工作团队,从前期筹备到赛事的执行落地,他们准备了很多,这样一场公益性的大型比赛此前从未有过先例,其中的艰难可见一斑。
疫情当前,大型的赛事如若选择线下举办,可能遇到的问题非常多。经过大家的集思广益,线上网络办赛的思路和计划就这样一点点展开。
组委会最终将比赛的形式确定为发送视频报名参赛。首先由赛事方要建立参赛微信群,各位戏迷朋友通过微信群进行报名,微信群的管理人员对最终的报名情况做一个完整统计,统计结束后,管理人员在微信群公布参赛名单并公示三天。公示结束后,择日组织比赛。比赛当天,戏迷参赛者通过在微信群中集中公开发表参赛的视频(约4 分钟),由评委发表点评语音并打分,以此决定每个人的成绩。一场比赛 最多60人参与,分3组进行比拼,每组 20人,一天一组,每一场比赛持续三天,每天比赛时间两小时到两个半小时。
本次比赛在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各地区进行海选,在地区内决出数位优秀戏迷后再进行地区联赛的决赛。涉及的戏曲类型主要以山东梆子,河北梆子,曲剧,豫剧,河南坠子,秦腔为主。评委阵容也非常强大,由八十多位国家一级演员组成,专业度很高。
目前,河南地区的海选已经全部结束,河北地区即将结束,山东和陕西的海选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从去年的春节开始,到现在共结束110 场左右的初赛。
参赛的选手也是各有千秋,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也来自各个不同的年龄段,有着不同的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性格背景,相同的是对戏曲文化的热爱。他们精心准备一个又一个传统剧目,满怀热爱与深情,演绎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角色。无论是敢爱敢恨的穆桂英,还是孝义无双的花木兰,唱念做打之间,未必能够尽善尽美,但也为戏曲文化的传承贡献了自己的声音,为戏曲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各位评委老师认真观看了各位参赛者的表演,从专业的角度对每一位参赛者的表演做出了细致的点评。他们的话语满含鼓励与赞赏,在点评打分的同时,也对各位参赛者的热情表达了认可。作为从业者,他们耐心细心,为戏曲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也为这些热爱戏曲文化的爱好者,带来了更具指导意义的声音。
本次比赛秉持着弘扬戏曲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公益办赛,报名不收取任何费用,各位工作人员和评委也没有额外的报酬和薪资,但是大家依旧满怀热情地为赛事的顺利举办不断努力,这都是源自于他们对于戏曲文化本身的深深热爱和对戏曲文化传播的强烈责任感。除了比赛的时间,各位参赛的选手借比赛的微信群平台,寻找同好,分享自己的戏曲心得和人生感悟。大家在群里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在弘扬戏曲文化的同时,也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面貌。
戏曲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和艺术传承,中国戏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学范式,在人类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不仅代表着古老的中国文化达到的文明高度,也彰显着中国人民伟大的艺术创造和艺术想象的精神魅力。它是中华民族的文明骄傲和艺术自豪,也是我们的文化标志和艺术标杆。
我们弘扬戏曲文化,不仅是在传承和发展戏曲文化本身,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传统文化永远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一个民族发展的坚实基础。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戏曲极具保留的价值和意义。
本次比赛的顺利举办,有助于引导全民努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戏曲传承发展,鼓励广大群众参与戏曲文化学习,增强大家戏曲艺术素养和审美素养。与此同时,这样的一场大型赛事,有利于培养大众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丰富社会主义精神文化生活。让传统经典文化沁润大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还能引领大家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中国戏曲宛若一位待字香闺的古典佳人,伴着唐风宋韵的高叹低吟,沿着南戏、元杂剧的历史轨迹一路莲步轻移而来。正是传统文化的烛照濡染,使戏曲“离形取意”,不求形似而求神似。虚拟的表演如水墨丹青的纵横之笔,长歌当哭、长袖善舞,“无画处皆成妙境”;写意的舞台简约空灵,无花木却见春色,无波涛可观江河;唱念坐打中“汇千古忠孝节义、成一时离合悲欢”,处处体现着戏曲自身诗的艺术表现和诗的抒情美。
中国戏曲之美,某些程度上也汇聚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在音乐剧、话剧越来越受到大众喜爱和关注的当下,中国戏曲的传播也愈发任重道远。我们相信中国传统之美的力量足以让世人折服,也相信中国人刻在骨肉血脉中的审美和热爱。让梨园之根扎得更深,让梨园之花开得更艳,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离不开我们每一个人的不懈努力。
附: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