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系全媒体矩阵 ——
新闻行业垂直网站餐后高血糖指进餐后1-2小时内血糖高于7.8mmol/L,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生理性GLP-1分泌减少会引起餐后血糖升高,而短效GLP-1受体激动剂多机制降低餐后血糖,综合实力强,被称为“餐后血糖的最佳克星”。仁会生物的贝那鲁肽注射液就是代表性的一款短效GLP-1受体激动剂,并且是全球目前唯一一款全人源的GLP-1受体激动剂。
下文将为大家分享餐后高血糖的形成原因,以及克制餐后高血糖的方法。
餐后高血糖的形成原因
1.用餐量及食物成分
食物是餐后高血糖的触发开关。如果吃的主食比较多,食物含糖量高,或者食物过于精细,都容易引起餐后高血糖。简单打比方就是:
吃100g米饭血糖高于吃50g米饭;
吃100g蛋糕血糖高于吃100g米饭;
吃100g精米饭血糖高于吃100g糙米饭。
2.胰岛素
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血糖的激素。进餐后胰岛素分泌不足,尤其是早相胰岛素分泌缺陷是餐后高血糖的元凶之一。一般来说,正常人在进餐后1小时就会分泌足量的胰岛素,血糖开始逐渐下降,但2型糖尿病患者往往存在餐后胰岛素分泌不足,才会在进餐后1-2小时出现餐后高血糖的情况。这种餐后胰岛素分泌不足主要是早相胰岛素分泌缺陷,还有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的胰岛素相对不足。
3.胰高血糖素
如果把从食物中吸收的葡萄糖叫外源性葡萄糖,那么与之相对应的就叫内源性葡萄糖。内源性葡萄糖一方面来自肝糖原分解,另一方面来自肝脏将脂肪和氨基酸转变为葡萄糖(糖异生),这两个途径都是在胰高血糖素的支持下进行的。一般来说,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高血糖素分泌在进餐后不受抑制,使得肝脏源源不断产生内源性葡萄糖,与外源性葡萄糖合力引起餐后高血糖状态。参考下图,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主要是因为内源性葡萄糖产生显著增加,包含肝糖原分解和肝脏糖异生两方面的增加。
4.胃排空
胃排空是指食物由胃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是营养物质包括葡萄糖被小肠吸收的前端环节。进食后,胃排空就会加快,而胃排空越快,餐后血糖升高的速度就越快。餐后血糖水平峰值的变化约1/3归因于胃排空。
5.生理性GLP-1
食物进入小肠刺激肠道L细胞分泌生理性GLP-1,它通过跟多个器官对话降低餐后血糖。GLP-1通过血液循环途径和迷走神经通路跟胃肠、胰腺和肝脏等器官对话,产生的作用包括:延缓胃排空,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恢复早时相胰岛素分泌,减少肝脏内源性葡萄糖输出。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生理性GLP-1分泌减少会引起餐后血糖升高。
克制餐后高血糖的方法
我国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伴有餐后高血糖,针对上述餐后高血糖形成原因,逐一击破,餐后高血糖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具体方法大致分为两大类:
1.调节餐食
研究表明,摄入高蛋白、高脂肪、高膳食纤维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可能跟这些食物成分可延缓胃排空有关。除了调整食物配比,餐前餐(正餐前30-60分钟进食小部分食物)可提前启动肠道激素分泌和肠道神经反馈,为后续正餐做好准备。
2.药物治疗
延缓碳水化合物吸收、促进餐后胰岛素分泌或恢复早时相胰岛素分泌、抑制餐后胰高血糖素分泌、延缓胃排空等均可作为药物治疗靶点,或者直接补充外源性餐时胰岛素和GLP-1。这些药物如下表所示:
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GLP-1分泌功能受损,外源性给予短效GLP-1可剂量依赖性延缓胃排空,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恢复早时相胰岛素分泌,多管齐下克制餐后高血糖,有别于其他单一作用靶点的药物,具备明显优势。
与短效GLP-1受体激动剂相比,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抑制胃排空存在快速耐受反应:即在持续给予长效GLP-1制剂后胃排空延迟效应随时间逐渐削弱,其机制可能是GLP-1受体的下调、脱敏或者迷走神经耐受,类似于自主神经系统的慢性耐受机制,例如低血糖感知受损的发生机制。
餐后血糖升高的影响因素众多,应对方式也多种多样。相比于其他药物,短效GLP-1受体激动剂多机制降低餐后血糖,综合实力强,降糖效果更好。作为目前全球唯一一款全人源短效GLP-1受体激动剂,仁会生物的贝那鲁肽能够有效帮助糖尿病患者实现餐后降糖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餐后高血糖管理专家共识.中国糖尿病杂志2016;24:385-92.
2.从胃排空调节及其影响药物谈2型糖尿病餐后血糖管理策略.中华糖尿病杂志2017;9:334-6.
3.Mechanismsforabnormalpostprandialglucosemetabolismintype2diabetes.AmJPhysiolEndocrinolMetab.2006Jan;290(1):E67-E77.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