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性裁判的理论构建与国际对话

来源:中国新闻报道作者:北门可发布时间:2024-08-16 11:07   广告

程序性裁判的理论构建与国际对话

记者:张大博

近期,英文专著《中国刑事诉讼中的程序性裁判——以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为例》由国际知名出版机构Springer Nature推出,作者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法学部副教授、北京大学法学博士高咏。这是首部全面分析程序性裁判理论并介绍中国程序性裁判制度的英文专著。该书以独特的视角和详实的案例,深入剖析了程序性裁判制度的基本理论框架和中国实践。学者们认为,这部著作是促进国际法学界交流互动、增进相互理解的桥梁,在深化比较法研究、促进法学理论创新方面有积极贡献。通过这部著作,中国法学界向世界展示了其在法治建设方面的独特智慧与贡献,为全球法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程序性裁判被形象地称为“审判之中的审判” “诉中诉”“案中案”。作为现代司法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程序性裁判在国内外学术界及实务界引发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学者们普遍认为,程序性裁判不仅关乎诉讼程序的公正性、效率性与合法性,更是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实现审判公正的关键环节。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维度出发,对程序性裁判的理论基础、制度构建及实践运作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研究,旨在通过优化程序性裁判机制,促进司法公正与效率的平衡,提升司法公信力。

非法证据排除程序,作为一种重要的程序性裁判机制,确立了一系列排除非法证据的具体操作准则。其目的在于解决控辩双方就证据合法性所产生的争议,核心焦点集中在对侦查取证行为的合法性审查以及证据是否应当被排除的判定上。在这一程序中,法庭转变为程序性争议的裁决者,控辩双方的角色发生转换,原本处于被指控地位的被告人转变为程序性诉求的提出者(即原告角色),而原本作为指控方的侦控机关则转变为程序性裁判中的相对方(即被告角色)。

国内首部专门研究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著作是《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作者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法学部副教授高咏)。该书运用独到的研究视角,构建了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理论框架,并深入细致地阐述了该程序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实施路径。此书极大地丰富了学术界研究程序性裁判的理论和实践资源。同时,高咏博士多年来深耕程序裁判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二十余篇,被认为是此领域的权威学者。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中国新闻报道

上一篇: 《锵锵拾遗》正式收官,感受文化深潜的温暖回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