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系全媒体矩阵 ——
新闻行业垂直网站“目前,埃格林拥有的10条研发管线中,有5条已经进入临床阶段。埃格林之所以如此高效,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在适应症方面,选择了最具有迫切临床需求的适应症。二是利用AI技术优化临床试验设计,以提高新药的开发效率。”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国际创新药物监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埃格林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杜涛在“第七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时表示。
“AI技术赋能药物研发,可以简略分为三个阶段:分子/靶点阶段、医药生物学阶段和临床阶段。以埃格林的技术背景和研发实践来说,我们选择研发的后端即临床阶段作为AI应用的主要发力点,既避免了在前端的分子/靶点阶段与其他企业进行重复性竞争,又能切实提高医药工业最费时和费钱的临床试验阶段的研发效率。我们认为这样做的经济效益会更大。”
中国医促会国际创新药物监管专业委员会副主委、深圳埃格林医药董事长杜涛
杜涛介绍,对AI技术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首先要进行科学定性。AI不可能直接生产药物,而是可以对药物的研发提供支持和赋能,这种赋能分三个阶段:一是化学和靶点的部分,即化学阶段;二是靶点和疾病的关系部分,即生物学阶段;三是疾病和适应症的关系部分,即临床阶段。
中国企业在AI生物学和AI临床阶段的应用相对较少。我们应该看到,在这两个领域,欧美国家的AI药企比我们跑得更快更远。埃格林作为一个AI赋能的创药企,把主要发力点选在了后端,即AI技术应用于临床阶段。选择这一阶段作为发力点,主要出于两个考量,一是避免重复性竞争。二是医药工业最耗费成本的其实是后端的临床阶段,如果能通过AI技术的应用,缩短药品临床试验周期,使它进展更快,成功率更高,那么所获得的经济效益其实更大。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